当前位置:首页>政策法规

通过在供需两端同时采取措施,房地产金融政策得以有效实施并开始显现成效

信息来源:中国政府网   责任编辑:蔡宏伟   时间:2024-11-02   访问量:1854


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各地纷纷建立了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以下简称“协调机制”),持续推动“白名单”项目的扩展和效率提升。通过整合银行、政府和企业等各方力量,共同促进项目的建成和交付。

以陕西西安市的一个住宅项目为例,该项目在首次申报“白名单”时,由于开发企业尚未完全缴纳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且计划新开工的标段未获得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因此不符合纳入“白名单”的相关要求。得知这一情况后,当地协调机制积极介入,与住建局、行政审批局等部门协调,允许项目公司分批缴纳剩余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从而减轻了项目公司的资金压力,并迅速办理了相关许可证。此外,协调机制还多次组织银行座谈,推动项目后续融资的有序进行。经过多方面的努力,该项目最终被纳入西安市第三批次“白名单”,并获得了总额度为14亿元的银团贷款授信,为项目建设和交付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金融监管总局的相关司局负责人指出,协调机制在稳定房地产市场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及时分析本地房地产市场形势和融资需求,定期组织房企和银行等各方会商,严格审核“白名单”项目,推动解决房地产项目存在的问题,为房地产项目的融资和建成交付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截至1016日,“白名单”项目已审批通过贷款总额达到2.23万亿元。

在协调机制的推动下,各地房地产项目加快建设并顺利交付。专家表示,“白名单”项目的扩围增效不仅为确保房屋交付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房地产项目公司营造了更有利的发展环境。项目资金的封闭管理和专款专用等要求,将促使房地产项目公司及其母公司不断优化经营管理模式,提升运营效率和质量,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金融监管总局的相关司局负责人表示,在“白名单”机制下,银行不断优化房地产开发贷款管理流程,涵盖授信审批、资金投放、风险管理等各个环节。“‘白名单’项目管理更加规范化、精细化,不仅能有效防止贷款资金被违规挪用、保障银行债权安全,同时也为构建更加科学、合理、可持续的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助力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方面,湖北武汉东西湖区的一个试点项目正在加紧装修。该项目计划提供111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并计划于今年底投入运营。武汉安居保障性住房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淑云表示,该项目周边商业、教育、医疗等生活配套设施齐全,租赁需求旺盛。在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政策的支持下,银行发放了专项贷款用于收购该项目,为项目的收购和改造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国建设银行湖北省分行副行长金鹏表示,自保障性住房再贷款设立以来,该行持续优化保交房金融服务,制定差别化授信审批,并与湖北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对接,为相关房源项目批复贷款金额4亿元,惠及住房1258套。

中国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副行长曾涛介绍,该行正组织当地金融机构加快投放符合条件的住房租赁团体购房贷款和保障性住房收购贷款,目前湖北省金融机构已累计为18个项目授信24.2亿元。“我们还指导已发放贷款的金融机构做好保障性住房再贷款申请工作。”曾涛说。

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通知,优化了保障性住房再贷款的相关要求,将金融机构发放的符合要求的贷款中,中国人民银行向金融机构发放再贷款的比例从贷款本金的60%提升到100%,进一步增强了对金融机构和收购主体的市场化激励。曾刚认为,通过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能够加快消化商品房库存,促进供需动态平衡,同时也有利于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助力租购并举。

金融政策持续优化,延长放宽经营性物业贷款用途、房企开发贷款合理展期相关政策的期限,并研究允许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贷款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市场化收购房企土地……这些措施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住房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自9月底以来,一手房的看房量、到访量、签约量明显增加,二手房的交易量持续上升。各地有力推进保交房攻坚战,已经交付246万套。国家统计局在9月下旬开展的调查显示:预期未来半年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保持稳定或上涨的受访从业人员占比分别比上月提高10个和6.5个百分点。

“多项政策形成合力,覆盖购房者、房企和市场各个环节,既助力解决当前问题,也有利于长期结构性调整,体现了政策的系统性和前瞻性。”曾刚说,下一步,各部门应加强政策协调,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跟踪市场变化。同时,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加大对绿色建筑、智慧社区等新型住房项目的金融支持,促进房企探索发展新模式,更好满足多样化住房需求。


上一篇:经济持续复苏并呈现积极态势,具备充分的支持因素

下一篇:截至2027年,冰雪产业的总体经济规模预计将增长至1.2万亿元人民币——“冷资源”正迅速转变为“热动力”

Copyright 2023 www.wanqiqiansh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盟章程 - 帮助中心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违规举报
万企千商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30058号-1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31259)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4008009085 处置流程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46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