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市场营销

二十年营销总结:性价比是王道

信息来源:   责任编辑:   时间:2024-02-19   访问量:167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导我们:牵牛要牵牛鼻子,分析事物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以房地产龙头行业为牛鼻子,复盘过去二十年营销From EMKT.com.c

n     总结,方可为将来提供有价值观点和意见。

  二十年营销结合各个行业实践,归纳为一句话:性价比是王道。

  一、理解性价比的概念

  性价比(Cost performance)是商品或销售为目的的产品在满足客户性能需求基础上,客户对支付商品或销售为目的的产品价格所感受的满意程度。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高度抽象出了商品(以销售为目的的产品)内在矛盾对立统一,即使用价值和价值对立统一。  

  1.1理解性价比,并解释其在购物决策中的重要性  

  首先,性价比概念逻辑起点是商品使用价值即性能。商品得有用,这是进行交易的逻辑基点。如果一个没有用的商品,比如一个已经腐烂到发黑发臭的苹果,丧失了日常群众需要的食用性能(使用价值),那么正常情况下卖苹果的就很难按正常苹果价格将其销售出去。

  其次,性价比概念的逻辑承接点是价格,即交换价值的表现方式。一个商品有用,质量合格,是客户愿意支付价格的前提,并且客户为此最终支付了货币,完成了交易。

  第三,性价比概念的逻辑转折点是客户满意度,就是客户感觉是买贵了?还是买便宜了?或是感觉买价合适。生活中经常有人购买商品后会说,哎,这个东西买贵了!这个感叹背后包括的意思至少有三层:这个商品有用、自己支付了价格、事后感觉价格高了。

  第四,性价比概念的逻辑闭合点事客户评价和再次购买意愿。客户评价是客户满意度的表达方式,多用在竞争性商品购买完成后的流程上。比如你在某宝或某东或某多多购买商品,完成交易后系统会邀请你进行评价,评价范围包括商品质量、物流速度、性价比等。客户评价不但能自我表达满意度,还能影响其他客户的购买决策,影响商品的GMV总量和盈亏。

  第五,性价比概念的边界(Edge)。原则上,性价比概念适用于自由竞争模式下的流通商品和服务,甚至适用于WTO规则下货物和服务的大多数。

  但是,性价比概念不适用于缺乏价格弹性的商品,特别是不适用于需求刚性极强的商品,比如房产。假设你是一个县城中学的公办教师,或一个地级市的基层公务员,你唯一的儿子很争气,留学回来后留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然后就要面临买房结婚问题,这时候,你作为家长,你根本没有必要去写信给中央,说哎呀,北京上海大城市房价太贵了,没性价比!你有写信的权利,但改变不了供求关系和房产刚需属性,你哪怕写一百封信,你不买房你儿子就娶不了媳妇。这就是房产这一特殊商品在当前我国情况下的刚性特征。假设你是某乡村一个农民,有一个儿子,可能三十岁左右还没有结婚,究其原因除了儿子本身可能不够优秀之外,可能更重要的还是经济原因,现在大多数农村婚姻都要求起码在县城买房。这两个例子司空见惯,举例目的在于说明房产商品不适用性价比概念,性价比概念是有边界的。    

  1.2对比价性的计算方法  

  性价比计算数学公式表达为:性价比 = 性能 ÷ 价格。

  性价比是站在客户立场的说法,站在供应商立场则是相反期望。比如说,甲是销售面包的,乙是购买面包的,同样一块面包,成本是5块钱,卖10块钱乙方会感觉太贵了,没性价比,但这时甲方销售毛利率是50%,所以甲方希望卖贵些,这样挣钱就多,毛利率就高,但乙方有不买的选择权。在多家面包店竞争之下,甲方不得不降价到6块钱销售,这是乙方感觉6块钱蛮划算的,有性价比了,可甲方此时销售毛利率就从50%变成(6-5)÷ 6 = 16.67%。最终,对竞争性行业来说,一路市场上打打杀杀,直到边际成本等于利润(MR = MC),这种情况下,工资能发的出,但财务报表上没有毛利率了,没有毛利率,就不用缴纳增值税了。

  也就是说,无论谁做生意,成为供应商,都希望多挣钱,但一定要看你所在的行业特征,是竞争性的还是垄断性质的。垄断性质的行业,因为限制供应资格,所以供求关系是两说。垄断行业往往掌握在国家手中,比如三桶油,比如自来水,比如国家电网,国家烟草,比如六大国有银行等。对老百姓来说,能创业的绝大多数都是自由竞争的行业,比如餐饮,比如酒店,比如小商品。进入这样的竞争行业,挣钱机会在行业刚开始发展和成长期,到行业成熟开始,就不挣钱了,就进一步内卷,直到卷个半死为止。所以,对供应商来说,眼光比能力更重要,选什么行业,比在行业里努力工作更为重要。


上一篇:酒的三种卖法

下一篇:营销人员对销售目标达成的正确认知

Copyright 2023 www.wanqiqiansh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盟章程 - 帮助中心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违规举报
万企千商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30058号-1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31259)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4008009085 处置流程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46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