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这里有一系列提质增效的“硬干货”举措→
加强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今日(14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相关负责人重点阐述了加强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策略。这些策略具体包括哪些内容,以及它们将如何发挥作用?让我们一起聆听专家的分析。
在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的负责人指出,将通过科技创新、数字化转型、金融支持和服务保障这四个关键领域,建立并完善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壮大的机制。同时,将优化“选种、育苗、培优”的全周期培育体系,以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专家认为,这些措施构成了提升质量和效率的实质性举措。
中国信通院规划所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张中雍表示:以尊重企业成长规律为出发点,通过加强企业培育路径设计,强化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等措施,致力于推动优秀企业的培养与产业的强化相结合,促进形成优质企业的滚动成长和梯次转化的培育格局。在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介绍了对中小企业的创新支持政策。未来,将不仅优先支持“小巨人”企业参与重点产品和重点工艺的应用计划,还将实施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同时,支持“小巨人”企业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赋予高层次人才举荐权等。
中国信通院规划所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张中雍指出:“专精特新”的核心在于创新,它贯穿了从实验室研发、中试验证到产业化应用的整个链条,致力于解决科技成果转化的落地难题。这些政策的实施重点在于激励更多的中小企业勇于创新、乐于创新、并擅长创新。
此外,针对长期困扰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融资难、融资成本高、融资速度慢,工业和信息化部宣布即将推出一系列活动,旨在进一步打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资本市场融资路径。
全力支持企业发展,拓展市场,激发活力。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相关负责人透露,第四季度将与相关部门合作,推出一系列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的举措,以帮助中小企业拓展市场、释放活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的负责人指出,将集中于投资驱动,实施技术改造升级和设备更新工程。将迅速下达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项目的批复和资金,并提前规划启动2025年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
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关兵表示:投资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工信部深入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将优化存量与拓展增量相结合,效率提升与规模扩大相结合,这有利于保持工业投资的快速增长,并继续发挥其“稳增长”的作用。
除了促进生产,工业和信息化部还重点推出了一系列旨在扩大消费的新措施。这些措施包括推进消费品的以旧换新活动,增强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力度,启动建设中国消费名品方阵,并在全国范围内布局建设特色食品产区等。
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关兵表示:“增强内需动力已成为推动经济稳定回升的关键所在,也是‘牛鼻子’。我们不仅关注拓展消费空间,还注重提升消费能级,这有助于实现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居民消费品质的多重目标。然而,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扩大消费的根本还是要持续努力提升消费者信心、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以及解决消费的后顾之忧。”
专家指出,企业订单的增长不仅仅源于市场需求,还可以通过增加投资需求、开拓消费潜力、扩展应用场景等途径来实现。工业和信息化部最近提出的一系列供给侧措施,不仅彰显了国家对扩大内需的高度重视和坚定意志,也体现了对优化供需结构、提高供给质量的深入思考。
在今日上午的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的负责人宣布,将构建一个全国统一、部省协同的独角兽企业培育机制。
未来,国家将激励和引导独角兽企业针对国家战略需求进行技术突破,增强对独角兽企业的金融扶持,并支持这些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专家认为,独角兽企业是新型工业化和新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新的政策将有助于更多中小企业发展成为独角兽企业。
中国信通院规划所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张中雍表示:通过营造一个有利于创业和创新的生态环境、扩大金融资源的有效供给、吸引全球高水平的创业团队等措施,我们可以构建一个完整统一、有序衔接的优质企业培育体系。这一体系将增强政策的协同效应、培育的系统性和服务的精准性,从而推动“科技、产业、金融”之间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