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时事信息

借助“数”的力量,“世界工厂”中小企业迎来新动能转型

信息来源:   责任编辑:   时间:2024-05-21   访问量:1533

在广东省东莞市盛大举办的2024广东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发展大会暨第五届中国(华南)国际机器人与自动化展览会上,众多前沿智能设备与自动化解决方案亮相,吸引了众多专业买家的瞩目。此次展会展示了能够在高速运动中保持击球平衡性与稳定性的先进机械臂、实现操作与检测一体化完成的复合机器人,以及覆盖超过2000平方米的整套无人化车间产线等创新成果。

u=1569305536,4177240476&fm=253&fmt=auto&app=120&f=JPEG.webp.jpg素有“世界工厂”美誉的广东东莞,拥有数量庞大的工业企业群体,其中包括约21万家工业企业、1.3万多家规模以上企业以及超过9000家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制造业领域,超过90%的“专精特新”企业发挥着关键作用。随着高端装备、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家具制造等优势产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加速,东莞正积极拥抱新兴技术动能,推动产业创新升级。

在广东福临门世家智能家居有限公司的生产现场,记者观察到一条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该生产线不仅实现了高效的生产过程,更将生产数据与市场端紧密相连,从而实现了制造、生产、维保等环节的体系化运作,为企业带来了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福临门公司董事长梁晓东表示,通过数字化改造,企业成功实现了门店下单、数据云端传输、软件自动算料、组织生产及排查等功能的集成。这种精准制造模式在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方面成效显著,近三年间,福临门公司的营业收入实现了超过60%的增长。数字化技术从数据、算法、算力、系统组织等多个维度对传统流水线的生产流程进行了深度改造,不仅推动了企业组织生产方式的创新变革,还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创新和智力支持。

u=1009269925,1302011687&fm=253&fmt=auto&app=120&f=JPEG.webp.jpg在广东印象派服装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记者注意到每个缝纫工人手边都配备有平板电脑。公司董事长李胜利介绍,这些平板电脑能够清晰地显示每件衣服所需的针线数量及转接口位置等信息,不仅提升了生产任务管理的效率,还像“大师傅”一样指导工人规范操作,显著提高了生产规范性和生产效率。

数字化转型正成为推动企业升级转型的关键动力,为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与发展机遇。据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数据显示,目前已有超过90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启动了数字化转型工作,占该市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近七成。

作为全国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之一,东莞在探索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构建市场机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通过出台《东莞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东莞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22025)》等政策文件,东莞明确提出打造一批数字化转型示范企业、培育一批优质数字化服务商等目标,以数字化手段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u=1870239478,749677407&fm=253&fmt=auto&app=120&f=JPEG.webp.jpg东莞利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一家专注于智能设备上模组产品的小型企业,其业务经理谭政炎表示,在数字化转型的推动下,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每月产能达到满负荷状态,产值稳定在月均两百万元左右。他进一步指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门槛的降低以及节约成本、缩短周期带来的显著效益,使得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有了持续投入数字化升级的内在动力。为更好地引导和推动广大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东莞已建设并运行了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汇集了超过400个数字化转型产品和服务,为企业提供评估诊断、工业应用、供需对接、技术资讯等专业服务,帮助企业更好地把握数字化转型的机遇和挑战。

2024广东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发展大会上,广东盘古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展位吸引了众多专业观众的关注。他们纷纷咨询该公司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包括新工厂规划、智能物流设计、人机协同等方面的内容。公司相关负责人阮宏明表示,盘古信息科技自主研发的数字化智能制造系统紧密契合了制造行业对高质量数字化转型的迫切需求。他相信,数字技术所带来的生产韧性和创新动能将为更多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竞争优势。

 




上一篇:新质生产力,焕新在江苏——阿里云中小企业数字化发展论坛圆满举办

下一篇:专精特新跑出“加速度” 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持续释放

Copyright 2023 www.wanqiqiansh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盟章程 - 帮助中心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违规举报
万企千商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30058号-1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31259)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4008009085 处置流程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46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