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生态补水工作圆满完成
在2024年7月15日9时30分,西河口与崔家护滩取水工程已按计划完成停泵操作。随后,于7月16日11时,刁口河流路桩埕路断面成功停止过流,标志着本年度黄河三角洲生态补水工作已圆满收官。
本年度,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累计接收生态补水总量达到2.01亿立方米,其中清水沟流路补水贡献1.69亿立方米,刁口河流路补水贡献0.32亿立方米(其中进入一千二自然保护区的水量达0.16亿立方米)。此举已提前达成了河口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的年度补水目标,为三角洲湿地生态环境的修复与生物多样性的改善提供了强有力的水资源保障。
黄河三角洲生态补水
在2月至4月期间,自然保护区充分把握大河水情良好的机遇,对清水沟流路进行了为期45天的补水工作,总计补水741.49万立方米。自6月23日起,黄河水利委员会启动了黄河干流重点水库的应急抗旱调度,随着大流量的演进,自然保护区生态补水工作进入高峰期。在此期间,清水沟流路开启了14个取水口进行补水,最大补水流量达到275立方米每秒。
7月4日13时,崔家护滩与西河口取水工程联合向刁口河及一千二自然保护区实施补水,最大补水流量达到48立方米每秒。此次补水的水头在短短41小时内即到达一千二保护区,相较于2023年用时缩短了3小时,再次刷新了送水效率的记录。同时,进入一千二保护区的水量达0.16亿立方米,为近年来最大补水量。
为确保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生态补水工作的顺利进行,黄委山东河务局已建立了完善的生态补水调度协商机制,对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生态补水工作进行了深入的督导调研,并成立了引水调度职能组,对生态补水各项工作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度部署,充分利用了大流量时机,确保了补水工作的全面完成。
展望未来,黄委将继续关注自然保护区在秋、冬季可能出现的生态补水需求,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机补水工作。同时,将全面总结补水经验,对补水效果进行客观评估,查漏补缺,以进一步推动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修复工作的深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