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锡分:油茶山上幸福来
安锡分,中共党员、贵州玉水油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她是平塘县平舟镇龙兴村通过招商引资而来的“金凤凰”,是村民口中的“油茶嬢”。
安锡分在采摘油茶果
她扎根平塘10余年,初心不改,在荒山荒坡上种下1020亩油茶树,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并在油茶山上发展养牛、林下鸡等立体循环农业,美了荒山、富了群众、暖了人心,描绘出了一幅乡村振兴新画卷。
艰难困苦终有时 工会贴息送生机
在平塘“油茶嬢”安锡分声名在外,投资种油茶的人很多,只有她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了下来,并带动一方群众脱贫致富。她的事迹平塘人耳熟能详,她成了平塘县平舟镇龙兴村致富带头人。
卖掉家里的房子、车子,加上多年的积蓄,安锡分共投了3600余万元,种下了1020亩茶树,将一座荒山变成了青山。
荒山变青山
挺过大旱、冰雹天灾大祸,挺过寒冬酷暑,年复一年,她将青春与心血倾注这片土地。油茶基地盈利逐年递增,但收不抵债,“现在还有300多万的银行贷款,每个月的利息都是两三万。”
可无论多难,她该给村民的工资一分不少,该吃的饭一顿不缺,“我比他们办法多,再苦也不能少了他们的,”安锡分感慨地说,“最难的时候连买一包盐巴钱都没有,差点把山都卖了。”
了解到安锡分的情况,平塘县总工会领导班子主动找上门来送利好,帮助她整理申报工会贴息贷的材料,并迅速将6万元贴息贷打给她。今年已经是她获得贴息贷的第二个年头。
拿着6万块钱,安锡分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又挺过来了”。
重获生机,安锡分又忙碌了起来,她想借着工会送来的“利好”一鼓作气走出困境。巡逻茶山、养鸡、捡鸡蛋、喂牛、指导村民栽种油茶树……茶山上一片欢声笑语,好不热闹。
安锡分指导村民种植油茶树
公司示范种植的1020亩油茶,覆盖龙兴村贫困户136户544人,辐射带动者密、甲茶等镇乡发展油茶种植3000亩。2017年,公司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带动平舟镇的龙兴村、董联村、新全村等8个村369户1476人,发展油茶种植2670亩。据不完全统计,公司示范带动全县种植油茶11360亩,示范带动贫困户825户3300人。截至今年3月,公司累计在平塘县及周边县域带动种植油茶林共计50000亩。
“苦尽甘来,我未来的目标是把油茶做大做强,达到10万亩。”油茶的生长期可以达到100多年,安锡分相信,最起码以后3代人都可以有钱赚。
昔日荒山变金山 村民动手有钱赚
沿着平塘县平舟镇龙兴村杉木坳山坡往上,映入眼帘的是成片的油茶树林,新生的油茶果子挂满枝头,“平塘茶花鸡”在油茶林中悠闲觅食,工人们正穿梭其间给茶树修剪枝丫……
冬日的贵州玉水油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油茶基地一派生机勃勃。
昔日荒山变金山,务工有工资、油茶收益有分红、土地出租还有流转金,仅在2018年1月,安锡分就发放租用荒山五年(2018年至2023年)租金17.34万元,政府对油茶基地每亩30元的补助全部返还给群众,让龙兴村的贫困户136户544人直接受益。
给村民发工资和奖金
“日子变好了,在家门口就能找工做,‘油茶嬢’让我们过上好日子。”村民们都很高兴。
“在这里做工能顾到家里,可以照顾老人小孩,生活也好多了。”平舟镇龙兴村村民陆阳1年半前开始在安锡分的基地务工,喂牛、拉水、施肥、割草、摘茶果……什么都做。以前一年跑好几个省打工的陆阳,现在呆在家里每年也有5万元的收入。
村民在采摘茶果
在安锡分这里做工,是包吃包住的,村民都愿意来。凡是愿意来基地务工的群众,安锡分都来者不拒。
“我姐姐的儿子、儿媳因为都是聋哑人,所以没能到外地打工,在这里干活不仅每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还能照顾家庭!”龙兴村村民江再萍乐呵呵地说,几年前她就与村里的几位姐妹到油茶基地基地做工,每年仅务工收入就达2万余元。
董联村易地扶贫搬迁到城里的精准贫困户贾兴能,是一名扶贫公益专岗的护林员,又当爹又当妈,独自抚养3个女儿,每次回到村里他都要来做几天活路,“在城里买一棵葱都要钱,在‘油茶嬢’这里做工随时都能来,动动手就有钱赚,100元一天。”每到周末孩子们不上学,安锡分总会主动叫3个孩子来家里吃饭。
和陆阳、江再萍、贾兴能一样,每天,在安锡分的基地务工的人最多有150人左右,最少也有二三十人。预计进入丰产期后,可每年解决当地农民用工20000人次,使每户年人工工资累积增收达8000元。
安锡分在记录村民采摘的茶果数
2015年开始,公司油茶开始采收茶果,当年共收油茶果120吨,产值36万元。2019年产油茶生果达300吨,产值达120万元,带动当地160余户农户参与享受收益,其中80多户贫困户、18户残疾户常年在她基地就业。预计今年进入丰产期后,产值可达200万元以上。油茶产生效益后,安锡分还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分红给群众,并自愿将分红期限增加到45年,共计135万元。
昔日的穷荒“杉木坳”,在安锡分这只“金凤凰”的精心护理下,终于变成了金山银山。
群众富人心暖 幸福生活在茶山
“只要油茶嬢在,我就要一直在这里做工。”这是到茶山上务工过的村民的心声。
“我在这里做工十多年了,从开荒山、栽苗开始的,一直做到现在,每个月能拿到2000多的工钱。”说起安锡分,正在剪枝的徐胜兰红了眼圈,“油茶嬢心好,把我们当家里姊妹对待。”
儿子6岁时,丈夫就去世了,留下徐胜兰独自一人拉扯孩子长大,“油茶嬢晓得我困难,有什么活路都会叫我,让我挣钱。”徐胜兰哽咽着,“现在我儿子都成家了,家庭幸福,这都是油茶嬢的功劳,我很感谢她。”
安锡分(二排中)与茶山上的村民在一起
50多岁的董联村村民杨秀熊正拖着一梱剪下的枝丫迎面而来,“油茶嬢给我们包吃包住,做一天工净得80—100元。”
原来,为了照顾到离家较远的董联村、兔场等村来做工的村民,安锡分在自己家又安排了专门的地方给他们居住,现在住了12个人。杨秀熊笑道“油茶嬢对我们很好,洗发水、沐浴露都给我们准备,比在家都好。”
每每到了下工的时候,油茶嬢安锡分总是有些无奈,更多的是欣慰,“她们总说要感谢我,很多活都抢着干,下班了还要反复催着他们才放下手里的活路。”
从一个人干,到带着一群人干。从一个人种,到带着一群人种。从一个人富,到带着一群人富,安锡分用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
从2018年起,安锡分每年拿出4800元资金,分别对龙兴村孟景绒、董联村贾兴诺、新全村金贵杰、乐康村罗玉双共4名贫困在校大学生进行资助,一直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她用血浓于水的情怀,洒在平舟镇的荒坡荒山上,结出一颗颗神奇的致富果,茶香飘满龙兴村。
如今的龙兴村,龙兴大道贯穿整个村庄,道路两旁移民安置房错落有致,村里超市、宾馆、工厂、五金店全部配齐,村民生活越来越好。
黔南州“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平塘县脱贫攻坚工人先锋号、贵州省“科普惠农兴村工程”示范基地、党员带富示范基地、“脱贫攻坚”残疾人创业就业示范基地、脱贫攻坚爱心企业……一块块奖牌挂在办公室的墙上熠熠发光,仿佛在诉说着安锡分奋斗的过往。
“个人富不算富,我要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发展油茶种植中来,实现共同富裕。”望着满墙的牌匾,安锡分心里沉甸甸的,“大家还需要我,我必须扛起肩上的担子。”
上一篇:“茶院士”陈宗懋:一片叶子也关情
下一篇:袁怀龙:“兵支书”的产业领航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