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推动高频交易降频降速,明确高频量化交易差异化收费
新华财经北京7月10日电,证监会就程序化交易监管进展答记者问。
问:证监会已发布《证券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规定(试行)》。请问进展如何?证监会对加强程序化交易监管有何打算?
答:新“国九条”着重强调了对程序化交易和高频量化交易的监管需求。今年5月15日,证监会正式公布了《证券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规定(试行)》,该规定详细阐述了交易监管、风险防控、系统安全等方面的监管措施,并特别针对高频交易制定了相应规定。在《管理规定》的指引下,沪深北交易所制定了《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并于6月7日公开征求社会意见。此外,证监会持续加强了对程序化交易的监测工作,制定了瞬时申报速率异常、频繁瞬时撤单等4类监控指标,并从今年4月起进行试运行,对频繁触发监控指标的程序化交易投资者进行了及时提醒和规范。同时,为保持内外资的一致性,证监会还与香港方面进行了深入沟通,共同研究推进北向程序化交易报告制度的实施路径。
今年证券市场程序化交易总体稳定,出现积极变化。截至6月末,高频交易账户减少至1600余个,降幅超20%。异常交易行为在3个月内下降近6成。
证监会将深入实施新“国九条”,秉持公平从严原则,加快务实措施推出,增强对程序化交易监管的适应性和针对性,减少其消极影响,确保市场交易公平。
一是指导证券交易所迅速制定并发布程序化交易管理的具体实施细则,以确保具体安排的完善与细化。同时,加强对证券交易所的程序化交易报告制度的评估与完善,加大报告信息核查和现场检查的力度,确保监管的有效性。
二是指导证券交易所尽快确立并实施程序化异常交易的监控标准,明确程序化交易监控的“红线”,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推动程序化交易,特别是高频交易的降频降速,以保障市场交易的稳健运行。
三是加强与香港方面的沟通协调,抓紧制定并发布针对北向资金程序化交易的报告指引,确保北向投资者与境内投资者接受相同的监管标准,维护市场的公平与公正。
四是确立高频量化交易的差异化收费安排。基于申报数量、撤单率等关键指标,研究并制定针对高频量化交易的额外流量费、撤单费等收费标准,通过增加成本的方式促进交易速度的降低。
五是持续强化交易行为的监测与监管,对于利用程序化交易,特别是高频量化交易进行违法违规行为的,将坚决依法予以严厉打击,并严肃处理,以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和公平交易环境。